一、全球面板新铁三角格局
在鸿海完成了3888亿日元收购夏普66%股权的交易后,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格局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,而在未来的几年时间中,这种新格局必将持续给全球显示行业带来影响。全球液晶面板行业的货源重心从最早的日本、韩国、中国台湾组成的铁三角阵营,已经演变为如今的韩国、中国大陆、中国台湾新的铁三角格局,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产能快速崛起,鸿海集团又已形成夏普、群创、SPD三足扛鼎的布局之后,甚至韩国业者的霸主地位也已岌岌可危。
那么在新时期中,全球面板行业的具体发展形势如何,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企业来说,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又在哪里呢?来自群智咨询的高级研究经理张虹女士近期针对这些疑问,结合群智咨询的研究成果,为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分享。
鸿海跃居全球前三
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势必对鸿海集团产生深远的影响,首先说一下鸿海的计划,它2012年提出了眼球计划,主要整合和眼球相关的零部件和产品,主要以面板为核心,包括触控面板,上游主要的材料,它收购夏普之后,也是它落实眼球计划重要一步,眼球计划战略会往前迈开一大步。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它的实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,从2015年营收数据来看,加上夏普营收,2015年达到1630亿美元,全球高科技公司前三位,仅次于苹果和三星。这个数据看到鸿海集团整体实力有一个显著的增强。
产业链布局看,以三星为例,三星在上游的半导体、面板、终端的整机,整个产业链非常完善。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可以整合夏普做电子部品的事业群,夏普有庞大的面板产能,加上鸿海的代工业务,鸿海集团产业链就更加完善,产业链的完善势必使它的整体竞争力增强,进一步拉近与全球顶级公司的距离,特别是三星。
技术资源亟待整合
技术层面,鸿海最看重的是夏普背后雄厚的技术专利,以及庞大的技术人才,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势必加大他在大尺寸,特别是氧化物、Oxide的布局,鸿海台湾8.6代线有规划做氧化物,这部分急需夏普技术支持。大尺寸面板方面,夏普和CEC有密切的合作,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我们认为鸿海集团会进一步加强与CEC的合作。小尺寸来看,手机面板目前新的布局主要集中在LTPS、OLED产线,整个鸿海在小尺寸产线布局非常丰富,包括中国台湾、中国大陆、日本地区都有布局。建这么多产线,鸿海需要从夏普得到更多技术和人才支持,加快他在小尺寸,LTPS,小尺寸、OLED的布局。
另外从客户影响力方面,群创品牌客户占比50%,另外50%基本以二线代工厂为主,夏普客户结构基本以一线品牌为主,所以整合之后,他们本身的客户资源可以进一步整合和优化,相同点,特别针对国际一线品牌,他们与三星电子,LG合作非常紧密,整个群创和夏普占比都非常大,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整个鸿海集团会进一步加强与一线品牌的关系。
产品结构来看,群创在液晶电视面板布局在40到65吋中尺寸产品,夏普基本是60吋以上的超大尺寸,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在液晶电视面板这一块产品有效的互补,整个产品线将更加完善。鸿海原本做代工,电视代工业务,只不过目前来说,鸿海集团电视代工业务规模不是很大,根据我们数据分析来看,在2015年鸿海的电视代工业务规模市占率11%左右,鸿海电视代工业务客户结构相对比较单一,差不多60%是给索尼代工,收购夏普之后,我们觉得它可以有效的整合夏普面板资源,包括客户资源,这样有利于促进整个代工业务的增长,以及它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接下来从小尺寸,手机做说明。夏普主要跟OPPO,小米,魅族、中兴、乐TV这些全球知名的品牌厂商供货。群创主要是华为、中兴、TCL品牌供货。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本身手机客户结构中可以优势互补。另一方面,鸿海系的面板业务有助于鸿海的代工业务,面前面板客户可以把现有面板客户转到鸿海手机代工客户,有助于鸿海手机代工客户进一步成长。代工角度也是一样的道理,鸿海代工业务同样有助于整个鸿海新面板的导入,富士康现在做手机代工主要客户苹果、小米、华为,还有一些国外的品牌厂商,鸿海的代工业务在强化与客户关系的同时,它可以更有效,更快捷的引入它自己的鸿海系的面板,这样也会促进鸿海系面板业务的成长。
三国四地态势分析
目前显示产业是呈现三国四地的格局(中国大陆,日、韩,四地指的是加之中国台湾),从营业额分析,2014和2015年全球主流面板厂商的营业额已经超过千亿美元大关,2015年相比2014年同比减少,但因为我们把像韩币、日元、人民币转化为美金,也存在汇率损失,跟2014年的规模相当。铁三角的格局已变为韩国、中国台湾、日本、中国大陆,三国四地格局形成,各个区域可以明显看到,中国大陆地区营业额呈现大幅增长,说明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在这几年有一个飞速的增长过程,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像台湾地区,日本从营业额来看,相比2014年有大幅减少,可以说明它们在整个显示产业的竞争力有一定的衰弱。
从面积来看,中国大陆地区主流面板厂商的出货面积2015年同比大幅增长44%,同时日本、台湾地区它的出货面积也是呈现同比下滑,也是验证了刚才那个观点,中国大陆在整个显示产业的影响力增强,而日本地区、台湾地区它的整个影响力衰弱。但是如果从获利性来看,我们比较了各个地区获利的状况,从结果来看,目前中国大陆面板厂的单位面积获利性弱于日韩,这里我们有一个两家公司的比较,可以看到JDI和BOE,2015年营业额80亿美金,但单位面积盈利两家相差数倍。我们应该深思后续如何在获利性上争取更大的竞争力。
二、鸿夏收购后的产业影响
显示产品发展趋势
接下来看看主流显示产品,及显示应用产品后续的发展趋势。首先从液晶电视面板来说,液晶面板的需求是逐年呈现一个稳定的微幅增长,同时供给面来看,中国大陆很多8.5代,后续10代逐步的量产,产品基本定位做TV产品为主,供给面积来看,产能也是逐步增长,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因素,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逐年呈现一个增长,差不多每年一英寸幅度增长,高世代线的产能,我们觉得主要依靠大尺寸化,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增长这个因素消化,基于以上考虑,我们评估了未来几年液晶电视面板的供需,未来几年供需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。当然2019年,甚至2019年以后,整个供需呈现微幅供过于求,而且后期可能是长期保持这样的情况。
接下来从产品结构看,现在面板行业正面临着一个技术革新的窗口期,接下来的几年,我觉得特别是在液晶电视面板这一块,4K面板渗透率将快速的渗透,也预测2019年4K全球渗透率将超过50%。同时现在一些主流的面板厂商已经开发8K产品,8K产品后续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比较好的时期,尤其在2018年之后将是8K面板发展的元年,后续将以比较快的速度渗透。其实面板厂商在这种技术革新窗口期,对于高端技术的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。看一下小尺寸,现在的手机面板,随着换机潮,升级换代潮来临,对于LTPS的需求,AMOLED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,每年都是稳固在增长,供给面也是在快速增长,但是随着像咱们华星光电还有包括天马,包括JDI布局都非常的积极,根据我们调查数据来看,到2017年将是一个转折点,17年、18年供给增长非常快,供给与需求之间它的差异在逐步拉大,可能2017、2018年供过于求风险比较大。
鸿夏收购产业影响
以上是显示产业的版图现状分析,包括对液晶电视面板以及手机面板的趋势分析,回归到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对产业格局和版图带来什么影响。
首先从整体产能来看,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整体面板产能面积大的提升,在2017年,产能面积鸿海集团三家总市占率达到21%,成为全球第一,面板产能增强,拉近与三星的差距。再细分到液晶电视面板来看,2018年之后,这里我们考虑收购之后,包括8.6代量产,以及产能爬坡,2017年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,市占率会达到20%,也是进一步拉近与三星、LG、BOE之间的差距。
再从小尺寸LTPS产能来看,含OLED,鸿海之前在LTPS小尺寸布局是非常的保守,它的产能占比比较小,自从收购夏普之后,它可以直接获得夏普现有的LTPS产能,还会加快小世代线的布局,势必促进整个LTPS产能的提升。2018年开始,鸿海集团在LTPS的产能占比达到19%,进一步拉升与三星的距离,后续小尺寸这一块,鸿海展开与三星之间激烈的竞争。
我们觉得整个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整个鸿海集团竞争能力大幅提升。显示产业的发展,它的格局经历了几个时段,最开始的铁三角是日本、韩国、台湾地区。后来随着大陆面板产业的崛起,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,形成了三国四地。目前竞争格局还是三国四地,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刚才提到随着它的竞争实力提升,是不是型成新的铁三角,中国大陆、韩国、中国台湾,成为新的三足鼎立的局面?
鸿海收购夏普之后,对于鸿海来说,机遇大于挑战,整体的实力得到明显的增强,对于中国面板厂来说,挑战大于机遇。后续这种新的格局一旦形成,整个显示产业的竞争将是强者的竞争,竞争势必更加激烈,特别是整个显示产业面前处在技术革新的窗口期,中国的面板厂应该深思如何在新的格局下,新的形势下,取得更强的竞争力。
用户评论